你是否曾經有過感到不安全感或是恐懼的時候,下面是我記錄自己在教學上遇到這些情緒時,對自己內心的真實反應。
這幾個月,我遇到一位新的學生一對一課輔,當初的我滿懷著教學熱忱,希望自己能夠與學生打成一片,如同朋友一般,但這個學生個性內向,在與他教學互動上,很長如同鬼打牆一般,每句話都被句點,讓我每次上課都感到相當大的壓力與不舒服,但我當下的作法都是將這份來自我內心的不舒服感給壓下,逼著自己強顏歡笑的繼續教學。
我印象很深刻,在教到第6次課程時,我一度教學到哭泣,因為那份壓力、不安全、難過等,許許多多的情緒壓迫在心裡面,而我又不斷的強顏歡笑,表情呈現緊繃,聲音比起平常悶很多,透露出大量對於教學,對於自己感到不信任的感覺,雖然這堂課我最終還是將其上完,互動上不但沒有變好,甚至我自己就快無法支撐這樣的教學下去,當時候的我不曉得為什麼會有這些想法與原因。
就在第7次課程之前,我用了半小時,將自己的內心毫無保留的打出來,面對自己情緒,以下是我當時打的文字:
我會在教學上感到難過,是因為教學互動上不如預期般的好,因為我希望能透過朋友的那種感覺去陪伴學生,所以對於他也對於我自己有所期待,這份信念與期待在之前的教學上適用,但這次遇到的這個學生卻是完全不適用,甚至非常的冷淡,因為對期待有所落差,導致讓我非常的難過。
明知關係是一份雙方要願意共舞時才能建立起的,我卻單方面的希望這份舞能夠華麗,單方面的希望這份關係能夠很好,所以才會在關係中如此痛苦,甚至將這份痛苦視為自己的問題。
當我打下這段文字時,聽著天之弱的歌,心裡感到難過,想哭,因為我承認自己的無能,承認這段關係可以不完整,甚至我承認我的學生能夠討厭我,我承認我自己當被討厭時會害怕、難過、恐懼,甚至想要逃避,但我現在透過這段文字去面對自己的這份情緒,去相信自己能夠被討厭、被拒絕,我也允許我的學生能夠擁有這樣的權利,但我也要清楚地告訴我自己,謝謝你,你很棒了,可以保護自己了,辛苦你了,謝謝…你這麼的努力嘗試了,雖然結果不如預期,但你真的很棒。
很害怕對不對,這份害怕讓你在聲音上透露出來不安全感,透露出那份期望給你的失落,抱持著這樣的恐懼持續了六次課程,你真的很勇敢,明明自己常說不用討好全世界的人,但當面對有人可能會討厭你時,只是可能的情況下,你就擁有了這麼多情緒,但現在的你已經可以面對了,雖然透過了7周才開始能夠這樣面對,但真的很不容易,能夠面對這份失落感,其實不容易,真的很不容易,謝謝你,很努力地準備教材,盡其可能興去準備客製化教材,但是這位學生的頻率原本就與我不同,我不能期望每個人的心房我都能去了解、去敞開,畢竟我本來就只是凡人,並非聖人,我做的夠多了,該保護自己了。
我的學生個性本來就偏內向,我無法了解為何會導致他如今變成這樣的個性,但我也很肯定他在學習上的努力,不逃避來上課,真的謝謝他能夠出現在我生命之中,因為有他,讓我再次感受到教學並非一帆風順,並非如魚得水,真正的教學是在出現非預期情況時,我應該要如何去照顧自己,而不是去照顧對方。
明明自己常說要幫助對方時,應該要先照顧好自己,但在這次的教學上,我發現我其實是先幫助對方,在幫助自己。
如今我要將這份心念轉換,我想要先幫助自己更加的沉穩,更加的冷靜,再去幫助對方,並允許如果學生對我臉色不善,我也要告訴自己,你很棒,這不是你的問題,這條情緒與責任界線要劃清,除非對方有跟我說意見,我才應該要去思考一下,他說的是否正確,並且調整自己,絕對不用否定自己啊!
真的很謝謝這位學生的出現,讓我能夠有這次的機會重新調整自己的機會,這份機會若不是有他,我可能要晚好幾年,甚至這輩子都沒有辦法將其解開,並且會不斷的責怪自己或是對方,如今我知道我兩邊都接納,尊重且理解他的想法,並且允許自己有犯錯與失敗甚至是被討厭的時候,這就是我,謝謝這位學生,現在出現在我生命之中。
當我打完這些文字的時候,我的內心就像有一顆大石頭放下了,第7次的教學,我不再像是以前一樣感到恐懼或是退縮,我能夠輕鬆地與他互動,即便他還是一樣句點我,我卻不再因此而感到不舒服,我一樣在他面前做自己,也不用特地的討好學生,因為我接納自己,也讓自己多了一點被討厭的勇氣。
能夠接受自己被討厭,並且繼續肯定自己,真的很不容易。
若你對接納自己這個主題感到興趣的話,推薦可以看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書。
1 comment
[…] 對於上面的反思議題,我覺得只要是身為人,便不可能在撰寫歷史時完全沒有意識形態的介入,因為我們是凡人,並非聖人,不論是甚麼事件,我們都一定會有自己的看法與感受,只有「盡可能」的撰寫客觀歷史,也因此現代許多撰寫歷史研究的學者,通常都會需要彼此交流,或是共同編撰,以達到「客觀」紀錄歷史,但不管再怎麼客觀,總會有疏漏,或是主觀的成分在,因此對於你我在看歷史的紀錄時,我們可以抱持著客觀包容地看待每份歷史,並感覺自己現在對於看到的歷史有甚麼感覺?看到這段歷史時是否有喜怒哀樂?若有的話,也可以詢問自己為何有這樣的感覺,透過自我覺察情緒,找到自己對於這段歷史記載的感覺,往更深的去了解自己對於這段歷史的看法,自我的想法,並且去從中找尋是否有自己可以借鏡的地方,「以銅為鏡,可以正衣冠。」這是古人流傳至今的一句話,對於現代來說,歷史洪流如同鏡子一般,可以讓我們有機會去反思,整個曾經是當時的社會歷史、文化、意識形態,對當時的社會是這樣的影響,納自己身上是否也有類似的盲點,可以去修正? […]
Comments are closed.